阅读徐家汇·公益导览丨第九期「百年教育之旅」汇学与马相伯的世纪之缘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徐家汇(ZIKAWEI),正是这样一处值得你细品慢读的海派文化之源——文明璀璨的百年积淀,使其至今珍存着以“徐家汇”命名的天主堂、天文台、藏书楼等经典建筑,更孕育了中国的百年名校、百年电影、百年音乐……每月第一、第三个周六上午9:30,【阅读徐家汇】公益导览与您相约徐家汇源,探访历史人文印记,解读海派文化精髓。
阅读徐家汇·公益导览9月活动时间表
时间:2018年9月8日9:30(周六)
集合地点:上海徐汇中学门口(虹桥路68号) 活动介绍 活动小福利 预约成功并且如约参加的游客,现场签到时每人将获得徐家汇源景区护照一本,参观结束后,别忘了请工作人员在“护照”上加盖景点纪念章噢! 报名方式 ①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②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 "第一"是这座百年名校的无上荣耀 徐汇公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徐汇公学在引入近代教育制度的同时,课程设置也比较完备。除了国文课程外,它的外文、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徐汇公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创了诸多”第一“ 第一个开设数理化课程 最早运用电化教学 最早拥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和语音室 第一个开设法语英语拉丁语课程 第一个设置音体美课程 第一个对学生进行油画训练 第一个编撰多学科的校本教材“汇学课本” 第一个组建学生西洋乐队,曾在四川路演奏《晨曲》 第一个拥有学校自己的足球场,学校足球队曾8:1大胜英国海军 1851年,12岁的马相伯做了一个决定:徒步走到上海去求学。他将滚滚的长江水抛在了身后,迎面而来的是一望无际的星辰大海。曾有历史学家说:“这一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进了历史。” “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马相伯因投身洋务运动不顺,转而践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前身)。 复旦大学旧照 身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创始人的马相伯,还曾是徐汇公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噢! 对于徐汇中学来说,马相伯先生有着多重身份,他既是徐汇公学的“校友”,又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华人校长。这位天资聪明又勤奋刻苦的学长,12岁进入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简称“汇学”),14岁兼职任教,31岁获得神学博士学位,32岁升任校长,立志融合中西文化教育优点,主张学生必须兼顾中西学问。 马相伯的一生,无论是勤奋学习、办学育人,还是抗日救亡,都展现了其作为教育家、思想者、爱国者的信念与睿智、执着与博厚。 马相伯在晚年曾题写“汇学”二字,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因此,徐汇公学具有鲜明的海派教育特征——“中西汇通,兼容并包”。 本周六的公益导览将带您走进这座百年名校的校园,一起来感受她的文脉传奇吧。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开放区域: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 开放时间:寒暑假期间,每周二、四、六、日 9:00-16:30;非寒暑假期间,每周六周日9:00-16:30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11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