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游徐家汇丨听!百年前的“偶像练习生”唱响《红楼纷飞时代曲》
百代小红楼的故事,自然要从“明星”说起。此次与市民游客分享“红楼故事”的专家正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科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韩斌。
实力派女歌手徐晓与乐队带来的现场经典曲目演绎,更是让在场市民游客沉醉其中。
100年前的“偶像练习生”
1920年,时代曲的鼻祖黎锦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明月歌剧社,开创了流行乐曲创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7年间,明月社培养了大批歌手、明星及音乐家,其中就包括周璇、王人美、白虹、聂耳、黎锦光等人。
明月歌剧社
上海滩“七大歌后”中的六位: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左起)
老唱片也能“修音”
“金嗓子”周璇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歌影双栖明星,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录制唱片最多的歌星。周璇虽然声音圆润甜美,但缺点在于声量太小,不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百代录音室里,周璇完成了新唱法的探索:在麦克风前运用自然会话式唱法,再用电声扩音设备加以修饰。
她们都是从模仿起家的歌星
姚莉是上海滩“七大歌星”之一,她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录了第一张唱片《卖相思》后,顿时红透一方。姚莉回忆在百代灌录唱片的场景时说:作曲家先写曲,再由唱片公司旗下歌手试唱,唱得最好的一位被留下来,与百代的白俄乐手一同灌录唱片。姚莉早期模仿周璇唱腔,后期赴港后,吸纳Patti Page音乐中的布鲁斯唱法,由活泼的少女声音发展为醇厚的成熟声音。她的歌唱方式影响了后来的邓丽君,也影响到无数后辈的港台女歌手。
强强联手女子组合
不要以为女子演唱组合是现代流行歌曲的专利,早在上世纪初,就有这样一对“女子互补组合”——曾名列“上海十大歌星”前两位的龚秋霞,是声音甜润婉转的女高音,另一位著名歌手白光则是低沉性感的女中音,她们两人共演的歌舞影片《柳浪闻莺》中,一首合唱的《湖畔四拍》使之名声大噪,可谓珠联璧合。
任光(1900-1941)曾赴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回国后,参加了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与歌曲作者协会,他利用担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便利,为很多左翼电影的歌曲和配乐灌录了唱片。著名的《渔光曲》正是他的成名曲目,聂耳曾评价该曲“其轰动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够卖座的一个潮流”。 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电影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在上海期间。1937年,贺绿汀为袁牧之导演的影片《马路天使》配乐,其中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都是他根据江南民歌旋律重新谱曲而成,加上周璇的演唱,传之久远。同年,贺绿汀为明星公司的影片《十字街头》配乐,根据女作家关露的歌词创作了《春天里》这首插曲,由赵丹演唱,传遍大江南北,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1939年,作曲家黎锦光加入百代公司担任音乐编辑,参与创作灌录了大量时代曲,有着“曲王”的美誉。根据湖南花鼓戏的双川调改编成的《采槟榔》,是他加入百代后灌录成唱片的第一首作品,由周璇灌录唱片后传唱至今。1944年创作的作品《夜来香》采用轻快的伦巴节奏,高音区的旋律被李香兰演唱得淋漓尽致,轻灵通透。抗战胜利后为电影《莺飞人间》所作的主题曲《香格里拉》,则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花腔女高音演唱家欧阳飞莺将其演绎得如诗如画。 陈歌辛是位才华出众的作曲家,一生创作歌曲近200首,像《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夜上海》《凤凰于飞》等名曲,至今仍传唱不衰。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中国第一首在世界范围内传唱的流行歌曲。二战结束后,这首歌被译成英文进入美国流行乐坛,美国歌星Frankie Laine还曾将其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多个唱片版本及乐队曲谱,流行于世界各地。另外还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恭喜恭喜》,如今已成过年的必备曲目之一。 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电影、戏剧、爵士、交响乐、京昆、广东大戏等等,都能在这“十里洋场”获得一席之地。从唱片的录制、宣传,到后期的商业演出、广告、影视剧等,一个个明星依靠这一完备的产业链条相继走红,成为了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明星。如今,当我们漫步于徐家汇公园内的百代小红楼前,那迷人的岁月余音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 地址:衡山路811号 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是东方百代唱片公司亚太地区总部,也是中国唱片业的诞生地。1935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194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该曲为国歌。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优秀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