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汇游徐家汇《汉学研究与徐家汇》
百年土山湾、百年天主堂、百年天文台、百年藏书楼、百年大牌楼、百年典籍、百年名校、百年电影、百年音乐……这些珍贵的历史人文遗存,交织在上海中心城区绚丽的明珠——徐家汇,见证了中国“最早看西方”的文明进程,也展现了上海徐家汇人文集聚、史迹荟萃、商贸繁荣、交通和畅的魅力。
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让我们身处徐家汇源的大气场中,共同见证一座伟大城市的历史,圆一次领略徐家汇美丽风情的观光梦,走一回探究海派文化策源地的寻源道,结一个让经典与时尚相交融的海尚缘。汇游徐家汇,邀您与海派文化相逢相识,和经典时尚相依相伴!
汉学研究与徐家汇
——徐家汇藏书楼与欧美汉学研究史漫谈
闻名遐迩的徐家汇藏书楼,遗存了中外文化荟萃的表征,也成为海派文化开端与起源的典藏之所,更是当年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的一个必达之地。
大量的西方学者、大量的观点、大量的著作,在我们的视野中徐徐展开,主讲人从对欧美汉学研究史漫谈起始,引领我们去探究欧洲最早对中国的认识与记录以何种样式呈现,从冒险家、商人到学者,遥远东方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欧洲的一门专门的学科?而这一过程,与历史上的徐家汇又有着怎样无法割舍的联系?我们将一起回顾历史,探寻这些问题的震撼答案。
主讲人:徐锦华
徐锦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馆员、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近代汉学研究与出版等相关文献的整理。
原创故事《最早看西方》
讲述:龚礼
我国近代科技文化的先驱者——徐光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对天文、数学、农学、军事无所不通,其中以农学和天文最为突出。更可贵的是,在明末崇尚空谈、孜孜于八股文的社会学风下,徐光启独树一帜,极力提倡学习实用知识,而且不顾社会保守势力的压制,第一个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了中国。
复旦大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说:“马克思评价文艺复兴时期时曾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徐光启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一个巨人。”
明朝一共277年,数以百计的官员入过内阁、掌过相权,但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翻译了一部西方数学原著的官员,只此一位。中国人在徐光启的启发下,开始全面拓展一个伟大民族的时代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