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报时丨对话“海派之源”,知名学者用好声音传播徐家汇正能量!
由徐家汇街道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的“海派之源·徐家汇”主题公益宣传报时2019继续上新啦!
这位播报员就是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
934公益报时,报时上海公益,我是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
徐家汇从1850年起,陆续诞生了徐汇公学、启明女中、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南洋公学和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等教育机构,使徐家汇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源地,中西会通、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更影响至今。
海派之源徐家汇,手拉手,做公益。
李天纲是徐家汇源景区“汇游徐家汇”公益活动的第一位“导游”,曾为市民、游客讲述了一段段充满创造力的教育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马相伯、蔡元培等大师们的教育理念。今天,让我们伴随着李天纲教授的公益报时一起深度游览徐汇公学。
徐汇公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教会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现在的崇思楼 徐汇公学 1850年 徐汇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式学校之一,课程设置较为完备,且很早就拥有自己编撰的教材及刊物。这些教材采用多种文字编撰,涵盖了泰西科学(近代科学教育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在19世纪末的中国被统称为“泰西科学”)、哲学宗教、世界历史、国文、法语、英语、拉丁语、音乐、体育等各个学科。在徐汇公学求学的莘莘学子,不论上课还是课余扩展阅读,均使用这些课本教材及课外书籍。 徐汇公学的国文课本一开始使用《古文拾级》,后来又加入了由意大利人翟彬甫司铎原著、南汇李问渔司铎重译的《通史辑览》。 徐汇公学是当时上海唯一一所用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多种外语教学的中学,可谓首屈一指,相关配套教材也很丰富。法文课程开设最早,有《法文初范》等课本。1859年徐汇公学开设拉丁语课,学习拉丁文的学生当时被称为“拉丁生”,拉丁文教材有《辣丁文入门》等。1904年增设英文课,有《英文捷诀》《分类英语》等英文课本。 《英文捷诀》 《分类英语》(1905年版) 《法文初范》(徐家汇土山湾1909年版) 《辣丁文入门》(徐家汇土山湾1927年) 除必需的语言课程外,徐汇公学的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徐汇公学是最早实行西洋音乐教育的学校,设有音乐课,学校先后编有《风琴小谱》等音乐课本。 徐汇公学的美术教育虽没有外文、音乐教育那样声名远扬,但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开创之初就有图画教学,后立为正式课程,并编有《透视学撮要》,由时任校长潘谷声撰序。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20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 即日起至12月,FM93.4上海新闻广播将持续播出“海派之源·徐家汇”系列公益报时。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等大咖将一一亮相。欢迎小伙伴们准时守候上海新闻广播FM93.4、AM990,实时聆听,感受海派之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