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徐家汇丨讲述人:郑时龄
《我和徐家汇》邀沪上闻人学者、能人巧匠,讲故事、溯根源、话神奇,描绘海派文化之源的美,讲述“我”和徐家汇的故事情缘。
郑时龄 194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资深名誉会员,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兼任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设计作品有:南浦大桥、朱屺瞻艺术馆、南京路步行街、中国财税博物馆、上海外滩公共服务中心等五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出版多部专著。 城市的文化记忆 作者:郑时龄 我们全家在1992年搬到徐家汇的天钥桥路靠近肇嘉浜路,即所谓的浜北居住,当时正是徐家汇商城刚开始建设的时候,第六百货商店刚建成不久,东方商厦还没有影子。从此在徐家汇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目睹了徐家汇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机会扩大住房面积时,全家人都不想离开徐家汇。
在近三十年的变化中,徐家汇成为上海的缩影,经历了根本性的功能发展,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树立了范式。
上海体育馆
自1975年上海体育馆建成后,游泳馆和能容纳八万人的上海体育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相继建成,1997年全运会的举办使徐家汇成为体育中心。
上海体育场
九十年代的徐家汇商圈建设,使这里成为商业中心。徐汇滨江的公共开放空间为建筑双年展和戏剧节提供大舞台,数座美术馆的开放,又使徐家汇一跃成为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城市化品质和建筑的质量上,徐家汇也是全市最好的城区之一,已成为上海最活跃的国际化社区。这里的城市建设与空间环境追求品质,追求结构性发展,城区面貌有了极大的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迅速提高,成为国际大都市中一颗亮丽的明珠,被赞誉为“金色的徐家汇”。徐家汇的灿烂辉煌不仅是因为今天的经济繁荣和建设成就,也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徐家汇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交汇在一起。
徐家汇居民住宅群
徐家汇是中国最重要的近代文化和近代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近代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的西方文化传播源,培育了中国的近代美术和工艺美术,是上海历史沉积最丰厚的地区之一,荟萃了丰富的人文因素。
龙华塔
其实,徐家汇附近的龙华寺和龙华塔也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徐家汇地区在唐宋时期属华亭县,当时已经是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
2011年5月31日,本文作者(右一)
在罗马参加金罗盘奖评选
徐家汇是明代重臣、我国第一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乡,又因肇嘉浜与法华泾在此汇合而得名。中国的历史文脉和法租界的影响也在此处交汇,融中西文化为一体。
光启公园
早在外滩成形之前,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已经在徐家汇建藏书楼(1847年),创办徐汇公学(1850年),建造徐家汇天主教堂(1851年),建立土山湾孤儿工艺院(1864年),开办土山湾印书馆(1867年),创立震旦博物院(1868年),开设徐家汇观象台(1873年),设立南洋公学(1896年)等。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这里有倡导洋务运动的李鸿章、盛宣怀的足迹,近代中国最早的电影、最早的中学、最早的大学、最早的博物馆、最早的气象台、最早的艺术学校、最早的西洋乐队等都在徐家汇发端。
徐汇中学
土山湾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先导,传播科学知识和近代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徐家汇观象台是远东最早的天文观察、气象研究和天气预报机构。
今天的徐家汇好比建筑博览会,汇聚了无数的优秀历史建筑,也有许多当代的优秀建筑,上海滩的许多著名中外建筑师,在这里留下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和各种风格的不朽作品。
徐家汇观象台
掩映在绿荫丛中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仿佛一部浓缩的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建筑风格涵盖了欧洲中世纪建筑式样的教堂和学校、欧洲古典主义的宫殿和府邸、中国传统式样的宫殿与现代主义建筑,以及那些法国式、西班牙式、英国式、德国式的公寓和花园住宅。蕴涵在文物和建筑后面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粹,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成为滋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遗产。这样的传统既包括物质实体和形象,也包括人们的思想、信仰、惯例和制度。工作与居住在这些建筑中的人们,谱写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是焕发出生命价值的历史传统和迈向未来的现代气息相融合。
徐家汇天主教堂 这里曾经展现过轰轰烈烈的历史和事件,是许多重大历史活动的舞台,于是就有了许多纪念丰碑,城市也因此伟大,以至永恒。 这里有一批上海最早的近代历史建筑。徐家汇由于那些或雄伟、或优雅的建筑而闻名于世,而通衢大道后面的街巷也成为城市空间的血脉。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有粗壮的枝干,也有细枝末节。那些街道上的日常生活,那些居住在大街小巷的人们,也在谱写城市的历史。
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幢房子,每一扇窗户,每一座花园,每一株树木,甚至每一块砖石,都记述并传承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本篇文章出自《我和徐家汇》(版次 2014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