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丨既能学中西文化,也能学女红手艺,徐家汇崇德女校曾闻名全中国
圣母院
崇德女校前身是经言小学。清同治六年(1867),天主教耶稣会苏司铎创办的经言小学从青浦县横塘迁至徐家汇王家堂,有学生五六十人。经言小学招收教中女子寄宿生,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之先河。
保禄姆姆
圣心姆姆
1867年秋,法籍主教郎怀仁特聘法国拯亡会修女来远东办学,当时圣心姆姆和保禄姆姆应选,于当年12月初抵达上海。两位修女抵达王家堂寓所后,便在中国修女教导下学习中文。两位姆姆在学习中文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后,她们便开始教学,学生渐渐增加,经言小学已是人多地小。于是在徐家汇耶稣会总院对面河滨,购买了一块宽广的良地建设新的校舍。
清同治八年(1868)9月9日,新校举行奠基典礼,开始建设南北校舍、宿舍及拯亡会修女住院,总名为“圣母院”。两个月后新屋落成,经言小学便由王家堂乔迁至圣母院,此时学生已达百人,以四书及书法等为主要课程,其间还设有医学一科,学校注重手工教学,分为西式裁缝、中国裁缝、刺绣和扎花四组。
1916年课间活动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圣母院院长多明我马兰白姆姆兼理校务。光绪二十四(1898),李问渔司铎为学校题名“崇德女校”,取德行前进的意思。
1911年,学校依教育部所颁学制,改为初级小学、高等小学、中学,每届毕业生均颁发文凭。
1923年,学生激增,校舍宿舍不敷应用,于是拆除旧校舍,建筑三层大楼。年底,南校舍新楼落成,底层充作教室,二楼有图书馆、病房,三楼充作师生宿舍。1924年,北校舍竣工,底层为教室、自修室,二楼有音乐室、习琴室,三楼为宿舍。改建后学校可容纳400名以上的寄宿生,招生也面向全国各省。
毕业生油画作品
1927年秋,依当时教育部“新章”,改小学为六年制,旧制中学为三三制。1934年7月,学校向当时的教育局办理立案手续,因上海已另有一所崇德女子学校(今七一中学前身),遂更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女子中学”,藉以纪念明代大学士徐光启,学校仍设小学部。
体操锻炼
1947年,上海大主教惠济良提出“徐汇女子中学以教理列为第一主要科目,这是它应有的地位”。学校制定了严厉的“校规”,学生平时生活、学习均受到姆姆的监视,为上海各教会学校所罕见。教学内容逐渐由以法文为主改为以英文为主。
1952年7月,徐汇女子中学与启明女子中学两校合并,改名上海市私立汇明女子中学,原启明女子中学设为高中部,徐汇女子中学设为初中部,均由天钥桥路100号校门出入。1952年12月13日,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接管,改名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1968年夏,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四中学,男女兼收。
上海市第四中学校史图
经言小学初创时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中西文化的嫁接与融合,即将宗教教育与儒家经学教育相结合,并采用双语制教学,除经言、教义外,还有四书、书法、医药、手工(中西裁缝、刺绣、扎花)、算术、历史、地理、博物、体育、音乐,高年级选修西文(以法文为主)、钢琴、图画等课程。
- TIPS -
圣母院旧址
地址:徐汇区漕溪北路20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1:00,14:00-16:30
门票: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