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幅老地图,看遍上海在全球视野中的四百年变迁
从《山海经》的幻想到15世纪的地大发现,从纸质地图到谷歌地图,我们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前沿信息来了解和认知我们的世界。9月25日,“全球地图中的上海”地图展在徐家汇藏书楼一楼展厅拉开帷幕,小编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为大家揭开古地图的神秘面纱~
▲ 上海、松江府和嘉兴府被标示在大岛中,凸显吴淞江水道的形象/《皇明分朝舆图古今人物事迹》1643 佚名
地图,不仅仅是人类对地环境描述的文献,更综合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不同文化群体在绘画、数学、政治、宗教、印刷等不同领域的独特面貌。
此次展出的34幅地图,既有明清时期的中国古舆图,也有西方传教士或绘图师绘制的古地图,是由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按照梵蒂冈使徒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海外知名图书馆馆藏原图高清等大而成。 早期的地图中,虽然上海还不是一座独立的城市,但是今天上海所属区县已经出现,足以让我们了解早期西方世界对这片区域是何种的认知或者想象。部分近代上海城区及周边地图的展示,则通过地图的演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周围江南地区在地图上的变迁,从中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历史。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元明时期,上海始在全国地图中出现,上海是如何从小县城转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也许答案就藏在地图中。 ▲ 明万历年间,地图中已经清晰地标出上海的名字,此时上海县与华亭县、青浦县同属松江府所辖/《天下舆地图》1594 王泮 ▲ 清朝时,上海、浦东、南汇、奉贤、松江、青浦、宝山和崇明等都已一一标注/《江海全图》1812-1843 佚名 ▲ 上海城市地图中较早使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的精品实测地图,此为光绪十年的点石斋五印石印版本,赭色为美租界、绿色为英租界、红色为法租界/《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1884 点石斋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主要窗口,这种了解表现在地图上,正是大量精美而精准的上海地图。 ▲ 波兰籍耶稣会传教士所绘,上海、松江、华亭等一一标在地图上,更有耶稣会HIS的标志,显示已有耶稣会教堂存在/《南京省舆地图》1652 卜弥格 ▲ 此图主要绘制上海城市的交通路网情况,看得出彩色部分的租界区域发展非常迅速,黄浦江畔的码头和建筑物已初见规模/《Map of Shanghai上海城市地图》1918 Waterlow and Sons 此次展览展出的地图中,西方出于军事用途对上海测绘的地图,通常以表现航道、交通和港口状况为主;租界当局绘制的地图,则以表现租界范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为主;中国本土绘制的地图,既有中国传统舆图的特征,也融入西方先进的绘图方法,可以说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 这一幅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城市地图,具体年份未可知,但在地图周围,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老建筑,还有柯达的图片,这是当年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和商场在城市地图上刊登的广告,这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超前商业意识带来的繁华与震撼。 出行指南 “全球地图中的上海”地图展 地点: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一楼展厅 地址:漕溪北路80号 时间:2018.9.25-2018.10.25 费用:免费 主办方:上海社会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和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