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丨2019上海旅游节徐家汇源主题游线之「西学东渐寻踪之旅」


2019年第30届上海旅游节(即日-10月6日)以“走进美好与欢乐”为主题,用好用足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宝贵资源,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使上海旅游节成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生动讲好上海故事的平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徐家汇作为上海西南版图上的核心区域,不仅拥有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更是继承了上海光荣革命精神中的强大红色基因。从徐家汇商圈到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这片4.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遗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旅游节期间,全市将举行100项互动活动,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成就,营造“盛世同庆”的主题气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徐家汇源景区推出9条主题游线,带大家全面了解徐家汇源~

西方学者是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他们不远万里,带来了不朽的文化,也传播了中国古老的内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开启「西学东渐寻踪之旅」~

 

寻访西学东渐遗迹

 

● 主要景点

圣母院旧址、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大修道院、土山湾博物馆

● 参观时长

约3小时

与徐家汇结缘的西方学者

第一位进入徐家汇的西方学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位西方学者,却与徐家汇有着不解之缘,他就是利玛窦。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与徐家汇的“开山之人”徐光启的渊源可谓流芳百世。二人合译的《几何原本》,被认为是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象征之一,对中国整个科学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万国坤舆图》

 

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就是由利玛窦所绘的《万国图志》,后由李之藻出资刊行,曰《坤舆万国全图》。全图以当时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当时通行的欧洲居于地图中央,改为亚洲东部居于地图中央,使中国成为该图的中心。这种布局在中国地图学中沿用400年,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

 

 

除了利玛窦以外,还有很多西方学者来到徐家汇,数百年里,一系列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出版和慈善机构在此次第兴建,继而成为海派文化之源。

南格禄

1839年来华。1841年任江南耶稣会会长,任内将会址从蔡家湾迁至徐家汇,创建了徐家汇天主堂、徐汇公学等机构,为近代徐家汇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范廷佐

1847年抵沪。曾设计董家渡天主堂和徐家汇老堂。1851年在徐家汇教堂内开设画室,1852年改为工艺学校(土山湾画馆前身),是土山湾画馆的奠基人。

晁德莅

1848年来华,曾任徐汇公学校长,教授了马相伯、李问渔等首批学生。负责“江南科学计划”中的汉学部分,用拉丁文翻译儒家经典,著有《中国文化教程》,流传欧美。

能恩斯

1873抵沪。负责在徐家汇观象台建立地磁业务。1876年,能恩斯成为观象台第一任台长。1879年,能恩斯通过分析沿海各灯塔站及周边各站的气象数据,分析并预报了这一年的台风。这是首次较为准确地作出的台风预报,拉开了中国天气预报的序幕。

文明远来,我心相知,触摸东西方文化,伴随西方学者的足迹,探寻徐家汇过往的历史……

圣母院旧址

地址:漕溪北路20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1:00、14:00-16:30

门票:免费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

圣母院办有徐汇女子中学、启明女校,分别收教中、教外学生。学校包括小学到高中,除中文外,兼授英、法文和其他课程。

昔日徐家汇圣母院大门

 

圣母院内还设有聋哑学堂、幼稚园和育婴堂。圣母院聋哑学堂是上海最早开办的残疾人学校,有一修女专门教授学生,演习口讲笔写,颇有成效。育婴堂男女兼收,男满六七岁者送入土山湾孤儿院,女满六七岁者送入幼稚园。幼稚园有修女和保姆掌管,女孩在这里学习文字、书算和刺绣、花边等手艺。

圣母院内的艺术绣品工厂

圣母院女工作坊内设刺绣、花边间、裁缝作坊、浣衣厂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有女工五百多人,生产的刺绣、花边等,不但广受国内顾客欢迎,更远销海外。

徐家汇藏书楼

地址:漕溪北路8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6:30

门票:免费

徐家汇藏书楼,曾名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或汇堂石室,是上海最早的宗教图书馆。1847年,耶稣会修院由青浦横塘迁至徐家汇。是时,耶稣会传教士在居住所专辟三间“修士室”收藏宗教图书,提供会士参考阅览之用,自此形成徐家汇藏书楼的雏形。

1852年,为拓展藏书保管和阅览的空间,天主堂老堂东北侧新建馆舍,原平方改建成两层楼房,并在神学院教室和藏书楼东侧新建三层耶稣会住院,又称神甫楼。光绪年间,原神学院教室和藏书室建筑拆除,神学院移至耶稣会住院顶层,而藏书室则移至耶稣会住院东北侧,重建了一幢上下两层的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楼大书房外景

 

徐家汇藏书楼早期收藏汇集了十七、十八世纪中西交流的丰富资料,除了向中国传授西方机械、测绘、历算、水利、数学、军事制炮与铳炮技术等实用科学成就外,还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习俗、儒学、伦理道德、艺术等,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结晶,奠定了欧洲汉学研究的基础。

徐家汇天主堂

地址:蒲西路158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6:00,周日14:00-16:00

门票:免费

1851年,一座希腊式教堂出现在徐家汇,教会以圣徒“圣伊纳爵”的名字为其命名,为“圣伊纳爵堂”(现已不存)。

1886年由建筑师陶特凡设计,在教堂南侧另建新堂,并于1910年落成,名为“圣伊纳爵主教座堂”。当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在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徐家汇大修道院

地址:南丹路40号

开放时间:暂不对外开放

修道院是天主教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机构,始建于佘山附近。几经迁徙,1877年才迁定在徐家汇。1913年,江南宗座代牧区主教姚宗李等人计划造一所“真正的修道院”。他们通过一个耶稣会的中国辅理修士买到了天文台和土山湾之间的一大块土地,开始修建大小修道院。

大修道院于1929年10月落成。新堂是一幢砖混结构的四层大楼,建筑坐北朝南。新堂和周围几幢教会建筑一并成为当时徐家汇地区的“制高点”。大修道院于1955年停办,现为徐汇区人民政府使用。

土山湾博物馆

地址:蒲汇塘路5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门票:免费

土山湾孤儿院,由天主教教士薛孔昭司铎于1855年创建于青浦横塘,于1864年迁至徐家汇土山湾,因注重工艺,亦称孤儿工艺院。百年时光里,这里创办了土山湾孤儿工艺场,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接纳孤儿工作习艺而设立的工场,却无意间掀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1864年的土山湾

 

土山湾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在保持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还融合中国绘画的笔墨元素,形成了土山湾画的独特风格。其油画、水彩画、雕塑、木雕等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土山湾的木工艺术,是江南传统雕刻工艺与欧洲现代雕塑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上,将民间传说和现代生活巧妙结合,如海派黄杨木雕。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