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丨“崇思”百岁老人,“汇学”百年教育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系列丨让我们身处徐家汇源的大气场中,与海派文化相识相逢,和经典时尚相依相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一个多月的足不出户,大家一定分外想念往日里车水马龙的徐家汇源,和精彩纷呈的“汇游徐家汇”活动。其实,“汇游徐家汇”也非常想念各位市民游客呢~战“疫”尚未全胜,精彩不能断档。在各景点的开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刻,徐家汇源景区将带着各位市民游客回顾“汇游徐家汇”往期活动的精彩内容。待到春和景明,我们再次相聚~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

首秀精彩回顾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系列专线游公益活动,从历史文化景点,延伸至徐家汇商圈的剧院、书城、商场以及特色公众场所,展现古今交融、与时俱进的海派文化特征,并根据文化历史主题,不断组合、推出新的专线游览。

上海首个都市开放型旅游景区——徐家汇源首场“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公益活动于2017年8月启动。此后,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该公益活动都会面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该公益活动目前因疫情防控暂停中,重新开启将另行通知。)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首场活动在有着中国第一座“新式学校”之称的徐汇中学开启,并由徐家汇历史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担任第一位“导游”,为市民游客带来了题为《新式学校的海派魅力》的精彩演讲。

上海故事家协会资深会员龚礼老师,用沪语绘声绘色地演绎了马相伯的故事《星空下,新空气》,讲述了马相伯这位近代杰出教育家的经历。故事从马相伯的少小离家,到他慕名来到“圣依纳爵学堂”,从他对法国领事翻译工作的拒绝,到邂逅李秀成坚定决心要报效祖国,再到他兴办学堂的壮举……

徐汇中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发源地、中国第一座“新式学校”,2017年8月26日这天,它的崇思楼小礼堂热闹非凡。

在李天纲教授的带领下,市民游客走进了一段充满创造力的历史,并且以讲故事的形式,“遇见”一位有血有肉、性格丰满的教育大师——马相伯先生。

●马相伯

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的马相伯,在年仅12岁时就瞒着家人,带着悄悄积攒下来的铜钱离开家乡来到大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马相伯精通8国语言,在31岁获神学博士学位后,第二年他担任了徐汇公学的校长。在其晚年,题写了“汇学”二字,至今依然能够在徐汇中学门口见到。“汇学”有两层意义,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除了出任徐汇公学的校长,马相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还做了很多贡献。他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创办了震旦学院(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其旧址)。两年后,又在江湾筹建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作为教育家的马相伯,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


复旦大学旧照


此外,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1917年南归,隐居徐家汇土山湾(后名其居所为绿野堂、乐善堂),著书谈道,不问世事。1925年,罗马教廷在中国创办北京公教大学,次年改称辅仁大学,马相伯参与其事,贡献良多,并寄语辅仁大学“齐驱欧美,或更驾而上之。”

“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届91岁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他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还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在他家里召开救国会第二次执委会时,他特地写了“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联语,和与会者共勉。

《马相伯先生国难言论集》

自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冯玉祥、李宗仁劝马相伯移居桂林风洞山。次年,应于右任请,入滇、蜀,道经越南谅山,因病留居。

1939年是马相伯百岁诞辰,4月6日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他颁发褒奖令,中共中央特致贺电,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马相伯给上海复旦同学会的亲笔信有“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语。他以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劳苦为念,把各方赠与的寿仪移作犒慰伤兵之用。


在病重时,马相伯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939年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夜不能寝,病势加剧,11月4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国哀悼。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徐汇中学内马相伯馆

谈到马相伯大师及其“中西会通,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李天纲老师说,我们融汇中西,爱国不排外,崇洋不媚外。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其体现出海派魅力,从而影响数代人的文化理念,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其实,马相伯大师的这些思想,在他平时的言论里,就有所体现: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

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

我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国与国民,所以成立,所以存在,而不可一日或无者。

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

俾吾国有志之士,得以研究泰西高尚诸学术,由浅入深,行远自迩,内以修立国民之资格,外之以栽成有用之士。

中国民族如果要救亡图存,发挥广大,一定要设法培养全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就是说,要使他们人人能用他们的头脑去思想,去分别,去分析,去判断,夫然后才有民权自由可言。

以树通国之模范,庶使教中可用学问辅持社会,教外可用学问迎受真光。

唯国家柱石,端在人民,今日亡国现象,其根源首在人民之懦弱。为诸君计,与其呼吁政府,莫如开导人民,街头巷尾,茶寮酒肆,皆诸君为国宣劳处也。

首场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活动的最后,市民朋友们还在“汇学博物馆”里,回顾了徐汇中学的百年校史。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