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翻开大师手稿,品读上海电影的“独家记忆”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的放映在上海举行;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从此,电影在上海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风格,这里先后孕育了联华、电通、新华、昆仑、文华、海燕、天马等电影企业。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诞生,成为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2013年6月,上海电影博物馆(简称电博)在“上影厂”原址落成开馆。

踏入电博,你可以邂逅3000余件珍贵展品,它们清晰地讲述着百年电影的记忆脉络,完美地诠释着光影神奇魅力……

上海电影历史“见证者

在电博馆内电影大师生平事迹展区,陈列着许许多多珍贵的电影分镜手稿、老照片、电影人的个人物品等,每一个物件都拥有各自的“独家电影记忆”。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冯德耀、艾明之、桑弧、徐桑楚、张骏祥以及《聂耳》《雷雨》《白蛇传》《城南旧事》《开天辟地》《高考1977》《幸福》这些耳熟能详的面孔和电影名,还能看到与之相关的老照片、手稿原件、编剧用过的钢笔、眼镜、耳机等,一件件物品整齐地展陈着,静静地向市民游客还原组成完整电影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艾明之,原名黄志坤,广东省英德市人,作家。历任上海第三钢铁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影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著有《幸福(电影剧本)》《海上生明月(电影剧本)》等。

冯德耀,原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录音师,上海电影制片厂录、剪、放、审车间主任,总工程师,荣获四次金鸡奖最佳录音奖。主要录音作品有《雷雨》《日出》《非常大总统》《少爷的磨难》《车水马龙》《飞吧,足球!》等。

桑弧,原名李培林,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著名导演、编剧。1950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并自编自导了剧情电影《太平春》。主要导演电影作品有《浪花细沙》《魔术师的奇遇》《春满人间》《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等。

徐桑楚,曾用名徐诚炜,生于浙江省鄞县,中国电影事业家。1949年起从影,历任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在负责各制片厂领导工作期间,担任《林则徐》《老兵新传》《城南旧事》《高山下的花环》等200多部影片的制片人。

张骏祥,笔名袁俊,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主要导演电影作品有《白求恩大夫》《淮上人家》《乘龙快婿》《还乡日记》等。


TIPS


上海电影博物馆

地点:漕溪北路595号 

交通线路:地铁一号线、四号线(上海体育馆站)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门票:60元;身高1.3米以上、年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30元;70周岁及以上长者,以及身高1.3米及以下或6周岁及以下儿童(须有成人陪同)均可免票。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