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我和徐家汇丨讲述人:宋浩杰

本期作者

宋浩杰

1953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调研员,主管区域内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徐光启墓修复、土山湾博物馆筹建和徐汇中学崇思楼修缮等保护性组织工作。主编和参与主编《历史上的徐家汇》《薪尽火传》《徐汇文物志》等多部书籍,策划组织“《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等国际学术性研讨会和多种类型的文化讲坛,应邀参加“东方讲坛”讲座,撰写多篇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徐汇区历史文化的文章和论文并在相关刊物上刊登。


我和徐家汇

2007年11月8日,上海西南的徐家汇,秋高气爽,气候十分宜人。

在“纪念徐光启诞辰445周年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徐承熙、利奇和倪波路,当他们三双手紧紧相握时,又有谁会想到在400年前,这三位先生的祖先,他们的双手也在中国紧紧相握。

徐承熙是徐光启的第十三代后裔,现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领导工作。利奇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家族的后裔,现在意大利利玛窦研究中心工作。倪波路是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家族的后裔,那一年,他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400年前的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1611年,徐光启和熊三拔合作翻译《泰西水法》……

2007年是《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的纪念日。当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第一次在中国介绍西方科学和新的演绎思维方法,之后的数百年间,对培养一代代数学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607年至今,整整400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年份。

从年初开始,我们绕400周年纪念进行了认真的活动策划。方案形成后,总感觉在内容中还缺点什么,我们突发奇想,是否能够找到利玛窦、熊三拔的家族后裔,邀请他们参加纪念活动?我估计这项工作的难度一定会很高。意外的是,在纪念活动筹备中,事情的发展竟能如此的巧合。

8月,“上海优秀青年油画家作品选”美术展在徐汇区艺木馆开幕,局长临时有事让我参加。在展览大厅里遇见了上海美术馆的李先生,交谈中李先生把一起参与策划的尹先生介绍给我,他是专为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做文化策划的,因为涉及意大利,所以我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徐光启、利玛窦和《几何原本》。尹先生告诉我,倪波路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文化领事,懂多国语言,十分热心中意文化的交流,并且还告诉我,倪波路就是意大利传教土熊三拔家族的后裔。我一听,正合我意,遂提出可否在下周安排见面。

几天后,我们在徐家汇见面。倪波路说,很高兴看到我们组织这样的纪念活动,利玛窦、熊三拔都是意大利人,作为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他备感自豪。同时问我,他是否能受邀参加纪念活动。我当即表示,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举办研讨会。

临分手时,我想自己应该问问他,能否找到利玛窦家族的后商。我充满期待但却无把握地向他进行了试探,并补充说,如果能成功,对于这次纪念活动有特殊的意义。结果又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倪波路高兴地说:“利玛窦家族有一位后裔叫利奇,现在利玛窦的家乡玛切拉塔大学,我们是好朋友,从小住在一个地方。”他还说:“我马上和他联系。”大家还正在惊喜之中,倪波路已经用手机和远在欧洲小城的利奇接通了电话。

道别时倪波路说,晚上他要发邮件给利奇,告诉他详细经过,同时他不无幽默地说:“这些情况可以编一本书。”没想到三年后,这本书在上海出版,书名为《我先祖的故事》,我为这本书作了序,自然这是后话。

第二天,尹先生打来电话,声音中略带激动,说利奇要来参加研讨会。

11月6日上年,利奇搭乘的意大利航空公司AZ790航班准点到达上海浦东机场。

8日下年,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徐承熙、利奇和倪波路三双手紧紧相,只见他们的眼眶都噙满了泪水。利奇哽咽地说:“能在这样一个时刻来到中国,真正圆了我的一个梦。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倪波路也万分感慨,擦着镜片说:“这不仅仅是我们三个后人的相聚,也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见证。”徐承熙的眼眶通红。此景此情,令我们这些在座者终身难忘。

当他们三人转身向参加研讨会的来自九个国家和中国两岸四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致意时,全场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篇文章出自《我和徐家汇》

(版次 2014年5月第1版)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