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丨有颜更有用!华师大教授陈勤建谈土山湾手工技艺

《土山湾非遗特色与传承》

主讲人: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艺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

土山湾的手工技艺不是看的,不是放在柜台里展示的,它是在生活各方面都会用到的。

手工艺也讲究混搭风

土山湾的手工技艺比较特殊,由多个不同种类的手工技艺组合在一起,如编结、绒绣、雕刻、泥塑、月份牌绘制、珂罗版石印技术、彩绘玻璃制作技艺等。

 

2009年土山湾手工工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土山湾的手工技艺,作为一种非遗的形态是很独特的,种类多且互相之间经常存在关联与融合,很多制品都由多种手工艺结合完成。

 

土山湾曾做了一个彩绘玻璃雕花橱柜,参展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这个橱柜由木雕与彩绘玻璃的工艺共同制成,工艺精湛,巧夺天工,西方工艺和中国工艺都有迹可循。

 

月份牌画法融合了国画和西画,主要以当时上海滩一些有名的模特、演员的形象来进行绘制,绘制完后主要用石印技术来印制。

用土山湾编结技艺扮美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物质还比较匮乏,女孩几乎人人都会编织,没事就拿钩针钩来钩去,编来编去,编编这个东西,编编那个东西,制作家中的一些家具装饰。那时结婚时要准备六大件、七大件,柜台上面总是要有一点装饰品,都是这种钩针钩制的(小物件)摆在上面。
土山湾手工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进入当地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劳作。编织是在清末的土山湾开始传授的。传授以后,因为实用性很强,也拥有经济效益,土山湾周边地区和农村地区也逐步学习这种技术、制作这些产品,从业人数渐多,生产有所发展。

 

最初上海县从事花边编结的妇女仅约400人,1939年增至5000人。漕河泾、七宝、莘庄、三林、陈行一带,10-40岁的女性几乎人人习花边。

 

在1980年前后,浦东三林塘古镇周边,一个镇上有两个绣品厂,绣品有绒绣、刺绣、编织等。小姑娘四五岁就开始学绣花了,男小囡也不闲着,学画花样。编织在上海发展中,从单纯的花边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样和方法 。

徐家汇圣母院花边工场

东方的生活融入西方的技艺

徐宝庆先生的作品,不仅在东方受到欢迎,在西方也大受欢迎。西方人看看,有西方的一些传统的技艺和手法在里面,有亲近感。东方人一看,会产生“这不是我小时候的生活吗”的共鸣。这两者中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著名的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他的作品相当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具有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的情感和场景的同时,也不失西方人体结构的艺术风格。

 

海派黄杨木雕在作品表现上,脱离了西方雕刻技艺的传统宗教题材范畴,以严谨写实的现实主义为基调,充分展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及浓重的民族元素,讲求作品的生动传神,捕捉瞬间的灵动,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灵韵的艺术美感,展现了在中西雕刻技艺融合中的新建构。

徐宝庆 黄杨木雕作品

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东方油画”

和西方比较粗放的形式对比,海派作品更加精致、更加精美。顾绣像国画,绒绣像西方油画。

从西方传入的绒绣,到了上海有了新的发展,不再以格目排列、颜色变化来体现绣品特点,而且创造了不同于传统的针法变化。

 

上海绒绣大胆革新,采用在画稿上打格子,“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直接在麻布上绣图的方法,绣出的作品既快又好。

 

从绣制的内容上来讲,土山湾原来的绒绣宗教意味很强烈,而现在海派绒绣的主要特点是以外国的领袖和地方的景观见长,形象逼真,如绒绣中的《万里长征》《百花争艳》《珠穆朗玛峰》等作品。

 

上海绒绣还自行配色染线,使绒绣用色从几十种增加到近千种。此外,创制了“精品做法”,并通过擘线、拼色、加色等技法,让一针单色变为四色共处一针,色彩丰富,层次感强,提高了绒绣的艺术水平。

上海绒绣作品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