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活动预告丨汇游徐家汇《“学堂乐歌”与中国艺术歌曲》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系列 | 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让我们身处徐家汇源的大气场中,与海派文化相识相逢,和经典时尚相依相伴!

“学堂乐歌”与中国艺术歌曲

主讲人:韩斌

活动时间

8月31日(星期六)13:30

活动地点

徐汇中学小礼堂

虹桥路68号

预约方式

徐家汇源景区微信公众号预约

徐家汇源游客中心电话预约:54259260

门票:免费

在徐家汇的这幢教学楼里,曾经早早传出悠扬的旋律,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留下属于徐汇的印记!
在这座新式学堂里求学的少男少女,都曾在这里分享了来自古筝、琵琶与提琴、黑管交响的艺术魅力……一个理想、一段先声,造就了开时代教育之先河的“学堂乐歌”。

徐汇公学1930年

“学堂乐歌”是中国歌曲创作的先声。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新式学堂在中国应运而生,当时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了“乐歌”课程,于是,就同时诞生了“学堂乐歌”。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先贤前辈着力创作,凭借新式学堂课程的推广,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程。如李叔同根据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曲调填词的《送别》,至今仍然传唱不衰。

上世纪20年代后,随着第一代音乐留学生学成,萧友梅等有感于“现在吾国学校所用歌集,其曲调多采自外国。第填词者多非谙乐理之人,致词句与乐句不能针对”,遂开始了创作尝试,早期如第一首中国艺术歌曲、青主所作《大江东去》,以及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一代作曲大家的努力,完成了从学堂乐歌到中国艺术歌曲的凤凰涅槃。

在一个新学年即将开启之际,让我们重回我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徐汇中学(前身为徐汇公学),听专家讲述“学堂乐歌”的历史、发展与演进,赏徐汇学子纤纤指尖弹拨流淌的弦乐流韵。

主讲人:韩斌

韩斌,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学科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副秘书长、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等著作12种,曾荣获200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创新奖、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致力于黑胶唱片研究,担任中国唱片博物馆顾问、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学术顾问、先后策划《艺声缘:上海香港双城唱片回忆》《海上声影:早期声音里的上海音乐》《知音雅汇》等大型黑胶唱片艺术展览。

古筝独奏表演

演出曲目:《箜篌引》

表演者:徐汇中学初三1班吕陈艾

吕陈艾,古筝考级已通过十三级,曾获奖项:2019徐汇区“汇学杯”中小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古筝)一等奖、荣获第十二届徐汇区“光启区长提名奖”、2018上海市单项艺术比赛古筝项目金奖(中学组唯一)等奖项。

《箜篌引》一曲是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创作。乐曲前半部分速度起伏多变,旋律虚实相映、时隐时现,描绘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的境界。乐曲后半部分是自由舒展的舞蹈性旋律,既轻灵,又粗犷;既有婆娑翩翩之舞步,又有天高地阔之激情,描绘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姣舞”的瑰丽奇色。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20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

温馨提示:即日-至8月31日徐汇公学旧址因内部修缮闭馆,暂不对外开放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