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玩转徐家汇源 · 寻访西学东渐遗迹

他们是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不远万里

带来了不朽的文化

也传播了中国古老的内涵

今天,当我们再次聆听教堂的钟声

一同去探寻传教士的足迹

 

第一位入华的传教士

众所周知,欧洲基督教三次入华,而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出现于唐贞观九年,英国人马礼逊从波斯到唐帝国京城长安宣教。

 

第一位与徐家汇结缘的传教士

 

第一位进入徐家汇的传教士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传教士,却与徐家汇有着不解之缘,他就是利玛窦。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与徐家汇的“开山之人”徐光启的渊源可谓流芳百世。二人合译的《几何原本》,被认为是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象征之一,对中国整个科学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就是由利玛窦所绘的《万国图志》,后由李之藻出资刊行,曰《坤舆万国全图》。全图以当时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当时通行的欧洲居于地图中央,改为亚洲东部居于地图中央,使中国成为该图的中心。这种布局在中国地图学中沿用400年,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

《万国坤舆图》

来到徐家汇的传教士们

除了利玛窦以外,还有很多传教士来到徐家汇,数百年里,一系列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出版、慈善和宗教机构在此次第兴建,继而成为海派文化的策源地。

南格禄

1939年来华。1841年任江南耶稣会会长,任内将会址从蔡家湾迁至徐家汇,创建了徐家汇天主堂、徐汇公学等机构,为近代徐家汇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范廷佐

1947年抵沪。曾设计董家渡天主堂和徐家汇老堂。1851年在徐家汇教堂内开设花式,1852年改为工艺学校(土山湾画馆前身),是土山湾画馆的奠基人。

晁德莅

1848年来华,曾任徐汇公学校长,教授了马相伯、李问渔等首批学生。负责“江南科学计划”中的汉学部分,用拉丁文翻译儒家经典,著有《中国文化教程》,流传欧美。

能恩斯

1873抵沪。负责在徐家汇观象台建立地磁业务。1876年,能恩斯成为观象台第一任台长。1879年,能恩斯通过分析沿海各灯塔站及周边各站的气象数据,分析并预报了这一年的台风。这是首次较为准确地作出的台风预报,拉开了中国天气预报的序幕。

 

文明远来

我心相知

触摸东西方文化

伴随他们的足迹

探寻过往的历史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家汇源

聆听天籁之声

 

圣母院旧址

地址:漕溪北路20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1:00;14:00-16:30

门票:免费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是徐家汇及其附近地区的女教徒过宗教生活的中心场所,在上海教区内的传教事业仅次于耶稣会。

圣母院办有徐汇女子中学、启明女校,分别收教中、教外学生。学校包括小学到高中,除中文外,兼授英、法文和其他课程。

圣母院还设有聋哑学堂、幼稚园和育婴堂,聋哑学堂是上海最早开办的残疾人学校。有一修女专门教授学生,演习口讲笔写,颇有成效。

圣母院女工作坊内设刺绣、花边间、裁缝作坊等,其生产的刺绣、花边等,为各界所欢迎,并远销海外。

圣母院内的艺术绣品工厂

 

徐家汇藏书楼 

地址:漕溪北路8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6:30

门票:免费

徐家汇藏书楼,曾名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或汇堂石室,是上海最早的宗教图书馆。

1847年,耶稣会修院由青浦横塘迁至徐家汇。是时,耶稣会传教士在居住所专辟三建“修士室”收藏宗教图书,提供会士参考阅览之用,自此形成徐家汇藏书楼的雏形。

1852年,为拓展藏书保管和阅览的空间,天主堂老堂东北侧新建馆舍,原平方改建成两层楼房,并在神学院教室和藏书楼东侧新建三层耶稣会住院,又称神甫楼。光绪年间,原神学院教室和藏书室建筑拆除,神学院移至耶稣会住院顶层,而藏书室则移至耶稣会住院东北侧,重建了一幢上下两层的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楼早期收藏汇集了十七、十八世纪中西交流的丰富资料,除了向中国传授西方机械、测绘、历算、水利、数学、军事制炮与铳炮技术等实用科学成就外,还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习俗、儒学、伦理道德、艺术等,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结晶,奠定了欧洲汉学研究的基础.

 

徐家汇天主堂

地址:蒲西路158号

开放时间:因修缮,暂停开放

门票:免费

1851年,一座希腊式教堂出现在徐家汇,教会以圣徒“圣伊纳爵”的名字为其命名,为“圣伊纳爵堂”。

随着教徒的不断增多,1886年由建筑师陶特凡设计,在教堂南侧另建新堂,并于1910年落成,名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当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在1920年代以前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徐家汇大修道院

地址:南丹路40号

开放时间:因修缮,暂停开放

门票:免费

修道院是天主教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机构,始建于佘山附近。几经迁徙,1877年才迁定在徐家汇。1913年,江南宗座代牧区主角姚宗李等人计划造一所“真正的修道院”。他们通过一个耶稣会的中国辅理修士买到了天文台和土山湾之间的一大块土地,开始修建大小修道院。

小修道院于1918年落成,是修士专读高等拉丁文和修辞学的机构,主要课程是拉丁文、中文、法文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地理,学期三年。

大修道院于1929年10月落成。大修道院里,修士专学神学或哲学,分为哲学班和神学班。哲学学制两年,毕业后,或出试、或传教,或直接升神学班。神学班学制四年,主要学科为教义神学、神修神学、教会法典等。毕业后晋升铎品,外出传教。

 

土山湾博物馆

地址:蒲汇塘路5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门票:免费

土山湾孤儿院,由天主教教士薛孔昭司铎于1855年创建于青浦横塘,于1864年迁至徐家汇土山湾,因注重工艺,亦称孤儿工艺院。百年时光里,这里创办了土山湾孤儿工艺场,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接纳孤儿工作习艺而设立的工场,却无意间掀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1864年的土山湾

土山湾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在保持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还融合中国绘画的笔墨元素,形成了土山湾画的独特风格。其油画、水彩画、雕塑、木雕等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土山湾的木工艺术,是江南传统雕刻工艺与欧洲现代雕塑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上,将民间传说和现代生活巧妙结合,如海派黄杨木雕。

沿着寻访西学东渐遗迹

走过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仔细聆听

享受心中难得的平静

玩转徐家汇源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