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打开《崇祯历书》,徐光启引领我们仰望日月星辰~
景区巡礼
探众多遗存典藏,道熠熠文脉情理。“景区巡礼”栏目,将为您呈现徐家汇源景区“海派文化之源”的个性桥段与场景一一感知经典的人、事、物、景,见证中西文化交融为上海带来的文化积淀与气质滋养,品味独特魅力,领略奇妙意境。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总结起来,古的天文学基本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天象观察、仪器和编订历法,其中历法是重中之重。 如今我们使用的农历,就是在中国近科学先驱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基础上完成的。 《崇祯历书》 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徐光启逝世后由李天经主持),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也是我国最早吸西方先进天文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改革的大型学术著作。 光启公园内徐光启夜观星象雕塑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方法。我国古历法历经《太初历》《大业历》《授时历》等等,到明朝后期时,由于长期没有修历,历法误差越来越大,对于日月食的预测变得越来越不准确。在以徐光启为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积极主张历法改革的督促下,1629年9月1日,崇祯皇帝下旨修历,并命老臣徐光启督领。 《崇祯历书》件 时年六十八岁的徐光启亲自督领修葺房屋、遴选人员、进行测验、仪器,并聘请李之藻,西方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等人参加编译天文学书籍,将中国传统测天制器的优秀方法与西方科学理论相结合,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分别五次进呈书稿,终于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 《崇祯历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知识,使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从此走上了一条以吸和融合西方天文学为主的新路,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向近模式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崇祯历书》共一百三十七卷,是一部汇集了几十种不同专题的历法著作的天文学丛书,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吸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和数学思想。其中经徐光启定稿的有105卷,其余32卷最后审定人为李天经。 《崇祯历书》书中包括四十六种著作,根据内容可分为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内容,后者则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内容。徐光启强调把历法计算建立在了解天文现象原理的基础上,因此,理论部分共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 《崇祯历书》中专门叙述到球面三角、平面三角、西洋筹算、比例规等西方数学的著作就有约二十卷,构成了其中的法算部分。这就为历法的精确推算了可靠的保证。 书中还引进了第谷·布拉赫创立的天体运动体系和几何学的计算体系,地球为圆形的概念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天文概念和有关的改正计算方法。 《崇祯历书》的出现,引起了我国历法史上的彻底革新,奠定了后三百年的基础。从此,中国天文学走上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的意义。 TIPS 第谷·布拉赫,1546年生于丹麦贵族家庭,曾经学习律法,转而研究天文,《崇祯历书》中引用之第谷体系即为其所创。 三球仪,又称月地运行仪,按照《崇祯历书》内容所制的一种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由表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三个小球组成,并设有机械联动装置,用以演示三球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天文现象。 徐光启纪念馆 地点: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