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地大物博”“礼仪之邦”……是谁最早这样赞美中国?

景区巡礼

探众多遗存典藏,道熠熠文脉情理。“景区巡礼”栏目,将为您呈现徐家汇源景区“海派文化之源”的个性桥段与场景一一感知经典的人、事、物、景,见证中西文化交融为上海带来的文化积淀与气质滋养,品味独特魅力,领略奇妙意境。

众所周知,徐光启是万历年进士,崇祯年文渊阁大学土,他既研究经学,也翻译和传播西学。

1600年,39岁的徐光启在恩师焦竑的引荐下,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人利玛窦(Mateo Ricci,1552-1610),此后徐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

《跋二十五言》记载“昔游岭嵩,则尝瞻仰天主像设,盖从欧罗巴海舶来也。已见赵中丞吴铨部前后所勒舆图,乃知有利先生焉。间邂逅留都,略偕之语,窃以为此海博物通达君子矣。亡何,赍贡入燕,居礼宾之馆……”

 

当时利玛窦已是南京城中“博雅名流”,其形象不止是一名传教士,更是一位“西儒”。除了《坤舆万国全图》和西琴、自鸣钟、地球仪、天球仪、罗盘等西洋“奇器”外,利玛窦还带来西方各种科学典籍,深深吸引了抱着富国强兵梦想的徐光启。

光启公园内《徐光启与利玛窦》雕像

 

徐光启与利玛窦两人一见如故,他们从天文地理的日、月食聊到经纬度,从《几何原本》聊到绘制地图和测量学,中西文化的互相碰撞让两人相谈甚欢。

1604年,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的徐光启,在此后的三年里师从利玛窦,在此期间徐光启还自告奋勇和利玛窦共同翻译典籍。

1606年,时年44岁的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译成并刊行。合译期间,徐光启几乎将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几何原本》的翻译上。自1606年秋至1607年春,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徐光启每天下午前往利玛窦的住所,利玛窦逐句讲述,他逐字记录,碰到不明之处,总是虚心地询问,直到弄通为止。回到家里之后,他还要将记录的稿子加以整理、修改、润色,时常工作到深夜。

《几何原本》的翻译被认为是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象征之一,对中国的整个科学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点、线、面、直角、钝角、直径……直至今日,这些我们在课堂中所学的几何名词术语,都来源于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

“西泰子(利码窦)之译测量诸法也,十年矣。法而系之义也,自岁丁未始也(丁未,即万历三十五年)。曷待乎?于时《几何原本》之六卷始卒业矣,至是而后传其也。”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翻译结束后,徐光启又开始根据利玛窦的口述翻译《测量法义》及《题测量法议》。

 

此外,徐光启还曾向利玛窦请教过西方水利之法。徐光启从青年时起就对水利方面很感兴趣,利玛窦向他述及西法,使他颇感受益。

 

在徐光启后来所翻译的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泰西水法序》中,略述“昔与利先生游,尝为我言:‘薄游数十百国,所见中土土地人民,声民礼乐,实海内冠冕,而其民顾多贫乏,一遇水旱,则有道殣,国计亦诎焉者,何也?身被主上礼遇隆恩,恩得当报。顾已久谢人间事矣,筋力之用,无所可效。有所闻水法一事,象数之流也,可以言传器写,倘得布在将作,即富国足民,或且岁月见效。私愿以此为主上代天养民之助,特恐羁旅孤踪,有言不信耳。’余尝留意兹事二十余年矣(此序约成于1607年),询诸人人,最多画饼。骤闻若言,则唐子之见敌人也;就而请益,辄为余说其大旨,悉皆意外奇妙,了非畴昔所及。”

基歇尔《中国图说》中的徐光启与利玛窦形象

 

利玛窦也向徐光启请教“中学”,把儒家经典翻译到欧洲。“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都由利玛窦翻成了拉丁文。他们的同道后学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撰写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有许多溢美之词,如:“地大物博”“礼仪之邦”“四千年文明”等,最初都出现在这本书里。

从相见、相交,到相知,虽然徐光启和利玛窦只交往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们合作翻译的典籍及中西文化的融合影响至今。而如今,你仍能在徐光启纪念馆的展厅内,见证这两位跨国好友缔结的400多年深厚中西友谊。

-  TIPS  -

徐光启纪念馆

地址: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00,15:30停止入馆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