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巡礼丨圣母院旧址:推开一扇门,跨越两世纪
上周六(10月13日)在圣母院旧址进行了一场十分受市民朋友喜爱的“海派之源,引文化之先”跨界对话,大家对这栋白色小楼充满了好奇心。那么,作为徐家汇源景区历史景点之一的圣母院旧址(该建筑现为上海老站餐馆租赁使用),关于它的历史大家都了解吗?不妨跟着小编一同来到徐家汇,走进小楼了解那些历史过往吧。
在徐家汇天主教堂正对面的圣母院旧址,于清同治七年(1868)9月9日奠基,包括拯亡会、献堂会住院及女校校舍、宿舍等,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道光二十三年(1843),徐家汇圣母院的前身——圣母献堂会由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在青浦横塘发起建院。咸丰五年(1855)改名为圣母院。同治三年(1864)迁至徐家汇附近的王家堂。同治六年(1867),法国巴黎拯亡会修女来沪后,在徐家汇耶稣会总院门前河浜对面购地建造圣母院建筑。
当时的圣母院内设有拯亡会、献堂会、徐汇女子中学、启明女校、育婴堂、聋哑学堂、幼稚园及女工作坊等。光绪十六年(1890)祈祷宗会成立后,即成立圣母会。
最初的圣母院至少由14幢建筑组成,每幢建筑能容纳300人以上,规模十分庞大。现仅存建于1929年的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欧式小楼,其余大部分建筑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已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消失。
现存白色小楼为白色水泥砂浆墙面,外墙面窗户为狭长的木制百叶窗户,内层装有彩色花格玻璃,底层地面仍保留着当年铺设的花砖,花砖色彩与内部建筑装饰相当协调,内部装饰有浓厚的异域建筑色彩。
虽然历经岁月流逝,但这幢小楼散发出的异域情致和考究的建筑工艺,仍然让人心驰神往。
马赛克地面
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圣母院旧址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圣母院旧址为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 这栋小白楼现为上海老站餐馆租赁使用,积尘了近80年历史的修道院,隐匿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间,依旧在散发着它独有的老上海味道。 如今走进小白楼,恍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纪,随处都是木制百叶窗户、彩色花格玻璃和花纹地砖。 店内摆设着老式打字机、留声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古董全都被搬到了这里。角落里的老式电话与早年的铁制电风扇,让人的思绪重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夜幕中:酒杯轻碰,舞步轻摇,还有旗袍里玲珑的身影……据说,这些颇具价值的物品均是“上海老站”主人的私人收藏品。 看着那宽敞明亮的窗台前挂着缀有流苏的窗帘,还有雕花的欧式壁炉、泛黄的老照片、雍容典雅的家具,坐在旧时宋庆龄的专用火车车厢里享用一顿地道的旧式上海味道······墙上百余幅从上海档案馆淘出来的老照片,忠实记录了旧上海栩栩如生的市井生活片段。厅内许多东西都是历史旧物,唤起人们对老上海那个特定年代的情调共鸣。 圣母院旧址(上海老站) 地址:漕溪北路201号(近南丹路,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9号出口) 游客参观时间:10:00-11:00,14: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