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徐家汇藏书楼丨两件浮雕精品,艺术再现中西文化交流先行者曲折人生

探众多遗存典藏,道熠熠文脉情理。“景区巡礼”栏目,将为您呈现徐家汇源景区“海派文化策源地”的个性桥段与场景一一感知经典的人、事、物、景,见证中西文化交融为上海带来的文化积淀与气质滋养,品味独特魅力,领略奇妙意境。

徐家汇藏书楼

在热闹繁华的徐家汇商圈的一角,有一座白色的小楼。没有大教堂那样宏伟的身姿,还被一幢幢标新立异的现代建筑所包围,它显得毫不起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矗立了一个多世纪,默默凝视徐家汇的风雨变迁,怀抱着近五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累累硕果。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

左:木雕耶稣会诸圣图;右:石膏圣依纳爵皈依像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深扒”的对象,是现收藏于徐家汇藏书楼的石膏圣依纳爵皈依像木雕耶稣会诸圣图。这两件浮雕作品皆是在19世纪中叶,由创办土山湾绘画馆、雕刻室的建筑设计师、雕刻艺术家范廷佐,为耶稣会总院制作的。


范廷佐(Joannes Ferrer),出生于1817年,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年轻时在罗马学习艺术,1847年被耶稣会派遣到上海,负责耶稣会在上海的教堂和总院的建筑设计,同时也为教会制作圣像等宗教用品。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在之前的土山湾相关介绍中也多少了解了:他在土山湾创立美术学校,为土山湾成为上海近代工艺美术的摇篮打下了基础。


圣依纳爵皈依像

年代:19世纪50年代

材料:石膏

石膏圣依纳爵皈依像

圣依纳爵·罗耀拉(St. Ignace de Loyola, 1491- 1556)出生于西班牙,曾在王宫中充当侍卫,又入军营从戎。后在治伤静养期间,阅读耶稣和圣人传记,而彻悟皈依天主。他赴法国巴黎攻读神学,并召集同志,后于罗马创立耶稣会,其宗旨是愈显主荣,完全服从教宗,为教会服务,从事使徒事业,成效卓著,又著书立说,训练会士,最后安逝罗马。


 

小编带你解读浮雕场景想表达的事件

该作品内容取材于圣人传记记载,描绘了耶稣会首任会长圣依纳爵负伤休养时的情景。

依纳爵床边放置有武器,这表明他皈依天主教前曾是一名骑士,因在战争中受伤而卧床养伤。

左边中者为耶稣的大宗徒柏多禄,他手持通往天堂的钥匙来接引依纳爵。

右上方的小天使们所持铭牌上的“A.M.D.G.”, 全文为Ad Majorem Dei Gloriam,意为“愈显主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耶稣会的口号。

左上方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耶稣显现。

依纳爵坐卧于四脚为兽足的床上,其寓意为恶魔阻碍他皈依天主。


耶稣会诸圣图

年代:1852年

材料:桂木

根据依纳爵传记记载:1540年9月27日,教皇保禄三世正式核准耶稣会成立。1541年耶稣复活节,依纳爵就任耶稣会总会长。

画面中央虔诚地仰视圣母的,是耶稣会最初的核心人物圣依纳爵·罗耀拉和圣方济各·沙勿略,围绕他们左右的是被教会封为圣人的历代耶稣会士。


圣方济各·沙勿略的曲折传教经历

同为耶稣会创始人之一的,是圣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1506-1552)。当依纳爵在欧洲主持修会事务的同时,沙勿略远涉重洋来到了亚洲。他在日本传教之时,发现日本人极推崇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讨论中每每以中国的哲学理论进行反驳,于是下定决心要进入中国传教。

圣方济各·沙勿略

当时的明朝处于封闭状态,根本不允许外国人入境。沙勿略寻求官方途径未果,只能冒死尝试偷渡。他搭船来到广东沿海的一座中国商人和外国人进行走私贸易的小岛上川岛,在那里几经尝试之后终于有一个中国商人答应带他入境。但最后,已经收了他钱的商人却始终没有来接他,沙勿略于1552年冬病逝于上川岛。

在他之后的耶稣会士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前仆后继地尝试敲开中国的大门,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于是现在,我们便能在徐家汇看到地标之一的徐家汇天主堂及周边的徐家汇藏书楼等优秀历史建筑。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问卷调查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