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徐汇公学旧址丨“汇学”马相伯:从“校友”到“校长”

徐汇公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在徐汇中学书声琅琅的校园内,一位爱国老人的塑像默然伫立,这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他亦是徐汇公学第一位华人校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汇学博物馆·马相伯馆,走进这位爱国老人的精彩一生。


 从“校友”到“校长”

对于徐汇中学来说,马相伯先生有着多重身份,他既是徐汇公学的“校友”,又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华人校长。这位天资聪明又勤奋刻苦的学长,12岁进入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简称“汇学”),14岁留校任教,31岁获得神学博士学位,32岁升任校长,立志融合中西文化教育优点,主张学生必须兼顾中西学问。马相伯95岁高龄时的书法作品“徐以兴学,汇则兴邦”,正是“徐汇中学”名字的由来。

徐汇中学名字的由来

这位被尊为“民国十大先生”的老人,精通法文、拉丁文、希腊文8种外语,兼修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学贯中西。1905年,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当时的教学环境虽然简陋,却培养出了诸多大师级人物——教育家蔡元培,气象学家竺可桢,艺术大师李叔同,国学大师陈寅恪,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等都是他的弟子。

马相伯(右)与学生于右任

1917年,当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时,恩师马相伯对蔡元培说:“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马相伯老人一语道出现代教育的意义所在。

马相伯94岁高龄题写的《我们的教育》

于右任题写的《马相伯先生文集》

馆藏马相伯书法作品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

百岁老人马相伯亲历中国的百年沉浮离乱,他出生时正值中国迈入近代,国家经受过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又历经了抗战岁月炮火风霜,人生每走一步,都是负重而行。

马老手书“还我河山”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即便烽烟战火无情,这位百岁老人的爱国之心却从未改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91岁高龄的马相伯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呼吁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他还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筹得资金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面对国土沦丧,山河色变,马老手书“还我河山”,他的爱国精神感召国人,被赞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橱窗中展示的《国难言论集》

马相伯的一生,无论是勤奋受教、办学育人,还是抗日救亡,都展现了其作为教育家、思想者、爱国者的信念与睿智、执着与博厚。趁着暑假,一起来徐汇中学寻找马相伯的身影吧!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开放区域: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

开放时间:寒暑假期间,每周二、四、六、日 9:00-16:30;非寒暑假期间,每周六周日9:00-16:30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11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