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徐汇公学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点击查看元气满满百年运动风~
徐汇公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教会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简称“汇学”)。
汇学除实行分层次的知识教育外,课外活动非常活跃。学校对于戏剧、音乐、体育等文体活动的提倡与实施,在当时上海各校中均处领先水准。其中体育活动尤为活跃,不仅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常规运动应有尽有,就连网球、垒球、棒球、竞走、自行车、国际象棋等当时比较少见的一些运动项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汇学的体育教育课程开设与其开创同步,并随办学系统化而逐渐多样化。汇学始终认为体育活动体现了其“三育”的办学精神:“当争竞之际而能相睦,德育也;舒畅肢体以养脑力,体育也;彼此争胜亦欲计谋,智育也。”此一举三得之事,汇学深明道理,自然是乐而为之。
汇学足球队在比赛,1941年10月19日
体育生活是汇学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汇学为寄宿制男子学校,使得体育活动更易普及。尤其学子们是清一色的男生,使得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足球运动更易于开展。
汇学足球队
汇学足球队,摄于1925年
汇学足球队
汇学足球队获得的奖杯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汇学校方对此非常注重。在校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设立了数量可观的体育活动场地。
1942年时,汇学就已拥有大小四个操场,三个在校内,一个在北校门外不远处。其中,旧校舍西首的操场最大,足敷正规足球比赛之用。考虑到各年龄段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该场地“平时用木栅分为三区,分配给三院学生同时运动之用”;遇到举办体育比赛时,则撤除界限,合并为大的活动空间。其它三处面积较小的操场,专供各院分别使用。
除场地外,校方还设法购置了不少体育器材,其中消耗品类的器材如足球等,更是数量充足。据发票统计,“八一三”淞沪抗战前“二十年内,汇学曾购球880只,平均每年用球四五十只。”其中,1919年至1921年,系直接从法国巴黎购买,计596只:自1921年至“八一三”淞沪抗战,系直接从英国伦敦购买,计284只。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则购自上海。从以上每年用球四五十只的记录,可以想见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广泛程度。而校方不惜斥重金巨资,高价从英法等国购买足球的举动,亦传达出其支持学生体育活动的坚定立场。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20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
温馨提示:即日-至8月31日徐汇公学旧址因内部修缮闭馆,暂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