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徐汇公学旧址丨崇思楼,百年风华如初“建”

徐汇公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这个8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徐汇中学,细数它的过往……

现在的崇思楼

徐汇公学的创办源起于1849年初夏上海的一场水灾,当时地里的庄稼悉数被淹,灾民生活无着落,有徐家汇教友将子弟托付给一名叫陶成之的天主教司铎抚养,教外灾民见状模仿,共计得幼童12人。

次年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将他们集中起来抚养,并聘请了举人出身的沈姓教友教他们读书识字,学校初创时才数间茅房,由于不收学费,故对外称徐汇公学

徐汇公学 1850年

1851年,扩展成学生31名,后来创办复旦大学的马相伯也是其中之一。同年徐家汇天主教堂落成,学校成为耶稣会主办的正规教育机构,定校名为圣依纳爵公学,俗名仍为徐汇公学。

徐汇公学使用耶稣会公学章程,专收男生,为寄宿制男子校,入学的多半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因为富裕的乡绅家庭都聘请家庭教师,寄宿学校不符合当时中国的习俗。

徐汇公学1930年

1931年,学校增设了高中部,1932年耶稣会向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申请立案,因其教会属性,更名为私立徐汇中学。1949年上海解放后,学校实行学校教育和宗教分离政策,并取消分院制。1953年6月中国政府收回办学权,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并开始招收女生。

崇思楼的门

作为徐汇公学当年唯一留存的建筑一一崇思楼,是1915年酝酿新建的校舍,1917年1月8日奠基,1918年6月20日落成,时称“新校舍”,为耶稣会比利时籍神父第斯尼设计的草图并任督工,今测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

崇思楼的彩色玻璃窗花

1991年,在崇思楼南侧(原老校舍原址)再建尚学楼,楼高五层,为六、七、八年级的教学楼。崇思楼西侧(原西校舍旧址)于2000年建造重德楼,六层楼,为校领导办公室、高一及高二教室以及专用教室。

崇思楼南立面 1918年

新校舍平面呈山字形,为砖木结构假四层,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外墙由水磨红砖与人工雕凿的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立面构图细节十分丰富,作古典三段式划分,以小礼堂正门为轴线,中轴对称。新校舍的屋顶原为孟莎式阁楼,上有法国式老虎窗。

崇思楼的法国式老虎窗

崇思楼的窗

小礼堂正门两侧各有9根高达顶楼的科林斯式柱子,主入口及东西两侧的入口柱廊也为科林斯式,柱身亦为砖砌且工艺精美,柱头为石质,按科林斯范式雕涡卷、莨苕叶纹样。

科林斯式柱子莨苕叶纹样柱头

1981年修缮时曾拆除原孟莎式屋顶,改建成了简单的双坡顶,致使建筑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粗看似文艺复兴式的建筑。

曾拆除原孟莎式屋顶,改为简单双坡顶式的崇思楼

1992年,时任校长汪近松将新校舍命名为“崇思楼”,该楼现为徐汇中学行政办公楼。

崇思楼局部

2009年,为还文物建筑历史原貌,崇思楼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指导下,通过详细现场勘查、测绘和大量历史考证,将崇思楼外貌修复到其建成时的状态。

复原后的孟莎式屋顶

在修复过程中,充分尊重并延续了崇思楼既有的风格、特色和保护利用价值,使修缮后的崇思楼成为一栋具有历史沧桑感和岁月价值的老楼。该修缮工程被列入“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崇思楼全貌

●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2004年1月5日,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徐汇中学崇思楼”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 2009年,徐汇区文化局、徐汇区教育局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现有屋顶已按照原貌重新建造。

● 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入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


崇思楼历经百年风雨沧桑,

虽几经修缮,但风貌犹存。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开放区域: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

开放时间:寒暑假期间,每周二、四、六、日 9:00-16:30;非寒暑假期间,每周六周日9:00-16:30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20号口出,步行2分钟可达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