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徐家汇藏书楼丨五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藏书楼里乾坤锦绣雅集

位于繁华商业都市之中的徐家汇藏书楼,收藏汇集了许多中西交流的丰富资料,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亚洲文会曾经的藏书。亚洲文会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

原亚洲文会大楼

1857年10月16日,英国侨民在上海创立了“上海文理学会”,翌年与设在香港的英国皇家亚洲文会联系,改名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机构,主要从事开展对中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最早的亚洲文会只有一个图书室,还算不上图书馆。一来藏书甚少,仅有部分会员捐的一些个人藏书,不成系统没有编目;二则,当时还不对外开放,查阅之人寥寥无几。


汉学研究专类书奠定藏书基础

1869 年4月,亚洲文会收购了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的私人藏书718册西文书籍和1023册中文书籍。伟烈亚力的藏书是其在华二十余年来收集的西人论中国书籍及汉文书籍的译本,是比较完善、有系统的汉学研究专门藏书,学术价值很高。这批图书奠定了文会的藏书基础,也标志着亚洲文会图书馆正式成立。

亚洲文会会刊原本

由于当时亚洲文会还没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书籍先后存放于规矩堂(Masonic Hall)、汇隆银行(Commercial Bank of India the East)等处。1872年亚洲文会会所建成后,二楼专门作为图书馆使用。同年,当时身为亚洲文会图书管理员的法国汉学家高第(H .Co rdier)编纂了文会藏书目录,向社会公开馆藏图书,图书馆才完整地建立起来。


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亚洲文会虽然算得是上海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但由于“没有很新的书和最新的科学类杂志,也没有小说之类的休闲书籍”,亚洲文会图书馆在早年对上海外侨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亚洲文会老大楼(1871年)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亚洲文会图书馆逐渐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上世纪30年代,图书馆平均每月接待读者300余名,1937年6月到1938年1月,图书馆接待读者达5702人。截止1939年,图书馆累积接待读者45000余人。

徐家汇藏书阁大书房旧照

更为难得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初期,亚洲文会图书馆还接待了许多中国学者和流亡上海的学生, 使他们能够继续从事学习和研究。1940年,尚贤堂(Int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a) 之藏书也存放到亚洲文会图书馆内, 所以现在徐家汇藏书楼有一批目录卡片柜上就标着“亚洲文会与尚贤堂藏书目录”。


最好的东方学图书馆

亚洲文会图书馆图书主要靠会员与上海外侨的捐赠,其次是通过与其他文化机构交换刊物获得,也有作者本人和出版机构的赠送。由于缺乏资金, 购买的书籍很少。

其图书馆收藏在鼎盛时期有一万多册,这个藏书量并不算很大,但文会图书馆比较专业,是上海唯一一个不收藏小说的图书馆,致力于收藏关于中国和远东的专业书籍,还有许多科学文化机构的会刊、年报等,在其他图书馆是很难找到的,被誉为“中国境内最好的东方学图书馆”。

亚洲文会会刊影印本

亚洲文会在建国前曾运走过部分藏书和文物,今天留存在徐家汇藏书楼的藏书并不是完整的原貌,但仍然可以看出图书馆原本的收藏水平,尤其是汉学研究专著,涵盖了各个学科。


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

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亚洲文会图书馆也最早引进了近代西文图书分类法。1872年高第采用克拉勃罗德的分类法将馆藏书籍予以编目。1907年,图书馆工作人员艾斯科夫夫人对所有书籍进行重新编号、装订,并根据杜威分类法将书重新放置。同年图书馆又制作现代书目卡片,目录卡编号采用卡特法,分为总目卡、分目卡、著者卡、分类卡、书名卡数种。

徐家汇藏书阁大书房珍本书籍

先进的系统为图书文献检索、管理和扩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亚洲文会图书馆还在很早的时候就实现了馆际交流,1880年就与上海图书馆(旧时工部局图书馆)达成协议, 两个机构的会员可以互相阅读对方的图书,后来类似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展。

随着亚洲文会的发展,后期不止对会员开放,也提供普通读者阅览,成为上海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为汉学研究者提供资源、帮助普通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场所。


藏书几经易主终至徐家汇藏书楼

1952年5月19日,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停止了在上海的活动,图书馆也随之关闭,图书馆藏书由上海图书馆接管。1955 年,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共著录各类西文文献7100余种,涵盖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自然、艺术、语言等等学科。

1956年,徐家汇藏书楼的藏书,被划归新成立的上海图书馆,自此以后,徐家汇藏书楼便作为上海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1949年之前出版的旧外文文献的收藏与管理。

除了原教会藏书之外,原工部局图书馆、亚洲文会图书馆、海光图书馆、尚贤堂等文化机构的藏书在解放后相继并入徐家汇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阁大书房内景

 


知识宝库书籍刊本多样且版本珍稀

2010年,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汉学文库——“罗氏藏书”落户徐家汇藏书楼。“罗氏藏书”是瑞典藏书家罗闻达先生积二十余年的精力和财力,在欧美图书界广泛收罗而成。

在这批有关中国文化1551种西文古籍中,有拉丁文、法文、英文等10多个语种,体裁涵盖了游记、日记、书信、专著、译著等,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科学、历史、宗教、思想、语言等,尤其是西方来华文人的重要著作,搜罗齐全,刊本多样且版本珍稀,可谓是一个资料丰富的中国学研究的宝库。

藏书中最为珍贵是1477年威尼斯出版的拉丁语《世界各地》和1480年米兰出版的意大利语《曼德维尔游记》,这两种摇篮本的入藏更是填补了上海图书馆馆藏无摇篮本的空白。罗氏藏书的入藏完善了上海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为同年在沪召开的世界博览会增添了富有寓意的一笔。

 亚洲文会藏书现状

今天,亚洲文会藏书、罗氏藏书都静静地躺在徐家汇藏书楼的书架上,继续着它们的使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搭建起一座经得起沧桑砥砺的珍贵桥梁。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