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佳作比肩世界优秀影片,这里是“中国电影中心”

景区巡礼

探众多遗存典藏,道熠熠文脉情理。“景区巡礼”栏目,将为您呈现徐家汇源景区“海派文化之源”的个性桥段与场景一一感知经典的人、事、物、景,见证中西文化交融为上海带来的文化积淀与气质滋养,品味独特魅力,领略奇妙意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电影出现了新的阶段性变化,大部分电影从业人员相继回归上海,上海再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与电影从业人员聚集地。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的约四年时间里,共生产了约二百部影片(不包括香港),80%以上均是由上海的制片公司出品的,其中优秀的影片,也绝大多数由上海生产。

《万家灯火》
面对国民党电影垄断以及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倾销等严重情况,民族电影的生产和创作环境依然颇为艰难。然而,在民族资本家与爱国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就上海电影发展史来说,却是个令人意外的收获季节。

《乌鸦与麻雀》
一大批艺术佳作,包括《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等,接踵面世,在整体艺术水平上取得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为突出的成就,即使与同一时期世界各国的优秀影片相比,也毫不逊色,在艰难中创造了辉煌。

《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9年,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即将解放。中央电影局根据党中央的知识,委任于伶、钟敬之负责接管上海电影方面的工作。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简称“上影厂”)正式成立,厂址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后迁至漕溪北路595号。

上影厂漕溪北路595号大门(1999

上影厂出品的经典电影(部分)

《南征北战》,新中国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军事片。

《鸡毛信》根据华山的同名小说改编,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三等奖。

《梁山伯与祝英台》,保留越剧艺术特色,也是解放后第一部彩色舞台戏曲片。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一等奖。

《渡江侦察记》,革命战争故事片中的优秀作品,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一等奖。

《天仙配》,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改编的同名电影,其中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脍炙人口。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铁道游击队》题材新颖,情节跌宕,深受观众喜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成为经典。

-  TIPS  -

上海电影博物馆
地址:漕溪北路59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场)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孕育了联华、电通、新华、昆仑、文华、海燕、天马等电影企业。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诞生,成为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2013年6月,上海电影博物馆在“上影厂”原址落成开馆。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