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景区巡礼

徐家汇藏书楼 | 曾经,上海的外文报刊是全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从小渔村,到贸易口岸,再到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历程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品味、格调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因素,报纸期刊等各类媒体在上海诞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是上海海派文化形成的历史见证,也是推动这种成长的重要力量。

上海近代史上第一批报刊是西方殖民者引入的。上海开埠以后,随着第一份英文报纸《北华捷报》的诞生,上海的外文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此后的百年间各国侨民纷纷涌入上海创办报刊,语种有英、法、德、俄、日、意等多国文字,无论是发行数量、报刊文种还是社会影响方面,均居全国之首,上海也逐渐成为全国的新闻中心。


 

1842-1953,上海报业的国际色彩

《大陆报》

从1842 年开始,由外侨在华创办的外文报刊主要有英国人办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亚洲文会会刊》,美国人办的《大陆报》《密勒氏评论报》,德国人办的《德文新报》,俄国人办的《柴拉报》《真理报》,法国人办的《中法新汇报》《法文上海日报》以及日本人办的《上海新报》等。

《法文上海日报》

这些报刊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其中不乏极具专业性的刊物,如《中国博医会报》就是当时的一份具有相当水平的医学学术期刊;还有注重艺术文化生活的《法文上海日报》,即使在战时物资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该报依然照旧刊登演出节目信息和相关评论文章;此外还有涉及了十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刊物《亚洲文会会刊》,几乎被一致认为是近代国际汉学的重要园地之一。

这些刊物不仅面向上海侨民,同时也在海外发行,向欧美读者提供中国的时事新闻、市场动态,从而使得上海报刊业增添了国际化色彩。1953 年6 月,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份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在上海停刊,至此,由外国人出版外文报刊的历史,在中国大陆宣告终结。


 

在华历史最长的英文报刊

《北华捷报》头版

1850年,英商奚安门创办了上海最早的英文周报《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该报主要读者为在中国的外国籍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它的发行给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的外国侨民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1856年,英商康普东买下此报,并增设了副刊《航运日报》和《航运与商业日报》,专门用于刊载航运船务、中外商务情报等信息。1864年,为了配合当时国际日益扩张的商贸形势,《航运与商业日报》正式更名为《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并独立发行,《北华捷报》则作为《字林西报》的周末副刊继续出版。1942年,报纸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中止刊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同年10月复刊,最终于1951年3月31日停刊,结束了它长达百余年的发行史。

《字林西报》头版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字林西报》与《北华捷报》实时向全世界传递报道中国社会的变迁,它们不仅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也参与了近代中西文化融合的全过程,为推动近代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中国历史最长的英文科技刊物

《博医会报》

1834年,美国第一个传教医生伯驾来中国开展医学活动,近代西方的医学知识从此似涓涓细流,逐步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一次次的误解与沟通中,西医最终被中国社会所接受,无数的中西医学人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博医会报》

188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医学传教会(后改名为“中国博医会”)所主办的医学期刊《博医会报》(Chinese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从1887年创刊后,就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英文医学刊物之一,而其更名为《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后,至今仍在出版。

工作中的伊博恩博士

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不仅在该刊上交流、普及西医相关的知识,推进了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也有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尝试。比如上海雷士德研究院生理学部主任,伊博恩博士,他的《本草纲目》英译本受到了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他就曾在该刊上连载了他对于中国药典所载药物的研究,以及对上海周边动植物的药用研究的成果。


 

促进西方了解东方文明的周刊

约翰·鲍威尔

《密勒氏评论报》于1917年在上海创刊,是一份周刊,以其创办者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汤姆斯·密勒(T. F. Millard)的名字命名。1918年约翰·鲍威尔(John Bill Powell)接任主编,他在1923年密勒去世后将刊物改名为China Weekly Review,但保留已被熟知的中文名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刊被日军查封,抗战胜利后复刊,1953年因缺少经济来源停刊。

《密勒氏评论报》

该刊一向以促进西方了解东方文明为宗旨,坚持客观公正、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敢于正面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揭露侵华日军的阴谋和暴行,而且在解放以后作为大陆唯一的美商媒体,给予新中国热情而坚定的支持。鲍威尔本人也因此受到过日本和美国方面的迫害。

今天,《密勒氏评论报》仍然作为一种丰富而详实的史料,为研究近代中国、近代上海的学者们提供着巨大的帮助。

《德文新报》

如今,在徐家汇藏书楼中共收藏有六个语种、一百多种外文旧报纸,其中最早的是1845年出版于香港的《德臣报》。这些报纸中包括了原上海租界各大语种的主流报纸:《字林西报》《大陆报》《法文日报》《德文新报》等等,其中旧上海最有影响力的英文媒体《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已经实现电子化,可以方便地全文浏览。近年,上海图书馆又从市场上购入了上海最早的体育娱乐类专业报纸《赛胜猎报》(Sports and Gossip),为藏书楼的史料宝库又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藏书楼的期刊收藏则是以原耶稣会藏书和原亚洲文会藏书为主,既包含专业的学术刊物,又有从各个角度反映中国和上海的社会面貌的普通读物,可谓是近代史料的宝库。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