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从河流到道路,“水陆两栖”肇嘉浜实力见证车水马龙~
上海县城濒临黄浦江,河浜密布,素有“有舟无车泽国”之称。上海旧城区主要干浜有五: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及西洋泾浜,都是黄浦江的支流。19世纪中叶,肇嘉浜是一条碧波荡漾、岸柳成行的通航河道。上海县城内及周边的许多商贸活动以及货物集散都要通过肇嘉浜,物流通商意义重大。
上海县城濒临黄浦江,河浜密布,素有“有舟无车泽国”之称。上海旧城区主要干浜有五: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及西洋泾浜,都是黄浦江的支流。19世纪中叶,肇嘉浜是一条碧波荡漾、岸柳成行的通航河道。上海县城内及周边的许多商贸活动以及货物集散都要通过肇嘉浜,物流通商意义重大。
现在的天钥桥路化身为上海滩著名的美食地标,从靠近徐家汇的汇联商厦、永新坊,到毗邻万体馆的星游城,各路菜系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你还能在这里找到沈大成、哈尔滨食品厂等老字号美食。至于适合小伙伴们欢聚的餐厅嘛,只要登录xx点评,直接搜“天钥桥路”,保你吃到扶墙出。
肇嘉浜,曾是上海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流,一头牵系着黄浦江,另一头直抵旧时的松江府。这条界河将当时的上海县城划分为浜南和浜北,后来即便因为历史原因,河道被缩减至打浦桥日晖港以西到徐家汇一段,沿岸人口仍是稠密,是旧上海最大的水畔棚户区,飞架其上的桥梁也格外密集。
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所著的《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时,正是蒋英拟定的英译名。
得知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开讲授课,除了力学系三、四年级共16个班的学生以外,不少北大、清华、北航等院校的老师,还有力学所、自动化所、物理所、电子所的一批专业人员,都踊跃地跑来“蹭课”。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顺着钱学森图书馆内环形坡道徐徐下行,就可以来到“镇馆之宝”—— 圆厅的“DF-2A”同类型导弹实体旁。这枚“DF-2A”同类型导弹(东风二号甲型导弹)实体,全长21.3米,重4.18吨,是为纪念“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在钱学森图书馆筹建期间,于2011年3月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向馆方捐赠移交的。1966年我国进行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使用的正是这个型号的导弹。
汇学在引入近代教育制度的同时,课程设置也比较完备。除了国文课程外,它的外文、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徐汇公学是中国最早实行西洋音乐教育的学校,其西洋管弦乐队,是中国第一个学校乐队,并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汇学除实行分层次的知识教育外,课外活动非常活跃。学校对于戏剧、音乐、体育等文体活动的提倡与实施,在当时上海各校中均处领先水准。其中体育活动尤为活跃,不仅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常规运动应有尽有,就连网球、垒球、棒球、竞走、自行车、国际象棋等当时比较少见的一些运动项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